隔代教育本来就已经是个问题了,而现在独二代教育的问题更是让很多家庭陷入紧张的气氛中,独二代就是指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又只生下一个孩子的家庭,这个家庭的宝宝就是独二代了?很多80后夫妻也在抱怨为啥现在一家这么多人抚养一个宝宝这么难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调查问卷。
前不久,某报刊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此进行了调查。在250份问卷中,有超过89%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历或正经历因为"独二代"的抚养问题而引发的家庭战争”。
靠经验?还是靠书本?
养育方法的“暗战”
豆豆妈没有想到,原本还算和谐的婆媳关系会因为女儿的出生而变得紧张。
两年前,豆豆在众人的期盼中平安诞生。虽然是个女孩,但爷爷奶奶依然对她非常宠爱,特别是奶奶,不顾劳苦地照顾着小豆豆。这让豆豆妈开始很是感动。
但随后问题来了。“还是在医院住院的时候,婆婆就大包大揽地表示,她非常有经验,照顾豆豆就包在她身上。结果呢,宝宝出生后医生给洗澡,婆婆就皱眉头;宝宝要穿纸尿裤,婆婆脸色就变了;我们阻止她给孩子绑腿,她理直气壮地说,晚上睡觉要给宝宝绑腿,否则以后宝宝的腿会弯,长不直。”
豆豆妈的理由也很充分,怀孩子的时候,我就买了很多育儿书,也经常上网在妈妈群里交流,大家都认为“绑腿”是一种不好的陋习,一方面影响孩子的舒适感,另一方面影响血液循环,对孩子身体发育也不好。
可是,固执的婆婆就是不听。于是,婆婆经常偷偷地给孩子把腿绑上,而豆豆妈只要发现就会偷偷解开,双方展开了一场“暗战”。
也正是因为这件“小事”,豆豆妈和婆婆结下了矛盾,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到每顿该喂多少奶、什么时候添加辅食,该不该让孩子吃手,什么时候学步好,大到请育儿嫂、参加早教班,两代人的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宏艳表示,在“独二代”的养育方面,“独一代”和父母之前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从祖辈的角度来看,他们更看重于经验和传统习惯;而作为父母的“独一代”,更相信从书本或网络上学来的知识。“这样的矛盾,几乎在所有的"隔代抚养"家庭都存在。”
是事事回避?还是开放教育?
教育方式的PK
58岁的周仁最近十分困惑,“是自己的观念太陈旧了,还是儿子的教育方式过于开放了?”
前不久,正在幼儿园读中班的孙子松松突然问他:“爷爷,你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知道我在妈妈肚子里多长时间吗?”
他当时非常震惊,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些问题。一问,才知道原来松松的这些知识都来自爸爸给他买的书《人体奥秘》。
于是,他赶紧把书没收了,还叮嘱“小孩子以后不要看这些东西,也不要问”。
“你们的教育太开放了”,当天晚上,周仁把书拍在茶几上,非常生气地对儿子说,“我觉得大可以在青春期再看这些书。”
不过,松松爸爸却不以为然,解释说“孩子的好奇心重,就是要早点疏导和引导他,国外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不管儿子怎么解释,周仁都难以接受他的观点,并甩了句狠话:“让我带孩子,就要接受我的方式,要不你们自己带吧。”
结果,周仁和儿子接下来连续几天都相互赌气不说话。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独一代”思想开放,也较推崇国外的教育方法,而老一辈人则相对保守,“这其实是两代人自身观念的一种矛盾碰撞,只不过是突出表现在了对"独二代"的抚养上。”
是严格要求?还是处处迁就?
是非判断的较量
1月29日晚,吃过晚饭后,家住华新街东方家园的陈亮一家人出门散步。但是,谁也没想到,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出门,却都带着一肚子气回家。
“你这样带孩子,早晚要出问题的。”陈亮的妻子程欣抱怨着对婆婆说。
婆婆却毫不示弱地反击:“他这么小,不要要求那么多,大了自然就懂了。”
原来,冲突的导火索是陈亮3岁的儿子博博。
在小区里,博博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因争夺东西而产生矛盾,双方发生了抓扯。结果,把孩子拉开之后,奶奶一个劲地说:“乖孙子,你使劲打他呀,打他的头,我们可不能吃亏。”程欣却十分反对这种观点,而是教育儿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让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大家轮流玩,就是不能打架。”
婆媳之间的矛盾还不止这些。在回家的电梯里,博博由于调皮,一下子按了很多楼层。由于还有其他业主在乘坐电梯,耽误了大家不少的时间,程欣就责怪孩子:“这样做是错的,以后不能乱按电梯,要有公德心。”奶奶对此却又看不下去了:“孩子这么小,随便他吧,他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程欣说,只要一教育孩子,婆婆总是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进行反对,这让我们非常担忧,毕竟孩子的各方面习惯和判断都是从小养成的,“再这样下去,我们只有不让婆婆继续带孩子了。”
昂贵的早教该不该上?
消费观念的比拼
1月26日上午,位于龙湖花园的一家早教机构门口,27岁的郭倩与抱着孩子的婆婆张英莲发生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
“半年的课程,要7000多块钱,太贵了。况且,孩子还不到两岁,能学到什么呀,完全是浪费。我不同意。”张英莲说。
“你不懂,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人家的孩子都来学,我们不学的话以后就落伍了。再多的钱,花到孩子身上都值得。”郭倩说。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每个周末,都有因为要不要报名而争吵的家长。”早教机构隔壁小卖部的老板对记者说。
记者在早教机构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等候孩子的家长们,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祖辈家长在谈到早教时,大致有两个相同的观点:“太贵”和“浪费”,他们普遍认为,昂贵的早教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帮助,还不如自己在家进行教育。而作为父母的“独一代”家长们则认为:再贵也要消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负责早教报名的陈女士也透露,“80后”父母比较热衷于给孩子报早教班,而对于价格,他们也不太计较,而且有人认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要舍得投入。相对而言,对于这样的做法,老年人都比较反对,但也没办法阻止。
独家解读——独二代成长特性
独二代,由于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结构的家庭环境特点,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特殊性。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代人会显露出与以往年代孩子都不同的特质,目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一代人的优势与问题。
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发现,独二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独立性差
由于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的过度保护,除学习活动之外,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动手机会。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认为宝宝还小呢,理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孰不知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事实上,家长的"过度爱护",超出孩子的需要、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造成孩子事事总得依赖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尤为不利!有个极端的例子:有个5岁孩子,每天早晨吃的煮鸡蛋都是家长帮他剥了壳的;有一次孩子参加幼儿园春游活动,到了吃饭时间,老师发现他拿着食物在发呆,询问后才知道,孩子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壳!
这种情况对孩子自信心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自信心是获得工作和学习成功、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长最该关注的事情,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的。
家长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自信的人,就要注意让孩子从小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穿衣、穿鞋、吃饭等等,而家长不妨做个"懒"家长。例如,孩子2岁开始,就让他们自己用勺吃饭,家长不要再那么"勤劳"地给孩子喂饭了。到了4岁,就让孩子自己练习使用筷子,手巧而心则灵啊。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吃饭、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些就是事关重大的任务。
二、耐受挫折性差
耐受挫折性,就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这个特征在独一代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现在在独二代身上更加明显。
我在幼儿园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幼儿园中班的一次教育活动,老师提出问题让小朋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孩子都举起小手要求回答问题,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名字,突然另一个男孩大叫起来,听课的老师们都很惊愕,而班级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似乎对他的表现没有感到意外。原来是因为男孩举了手,而老师没有请他发言,他就大喊大叫起来。课后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孩子一贯如此,拿他已没有办法,因为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和迁就。我发现,在教育活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也给了这个孩子发表看法的机会,而他的回答简直文不对题;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从来不认真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没有表现出一点儿谦虚好学的精神来。连举手而没被老师叫到名字这样的小小挫折(甚至我们都不能把这个叫挫折),孩子都不能忍受,我们还能指望他将来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呢?
独二代孩子,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接受了"无批评教育"的科学观念,把"无批评"简单理解为不批评而一味表扬,把"宝宝你真棒!"挂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无原则地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例如,大人说话时,孩子任意打断大人的谈话、随便插嘴,此时有几个家长能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笑眯眯地等着宝宝发表"高见",听完之后还不忘赞美几句"宝宝说得真好!"
无批评教育,其实说的是尊重孩子的特点;因为孩子的经验少、能力有限,他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纠正。例如在上例中,大人说话时孩子乱插嘴,无批评的做法就是,坚定地告诉孩子:请你等待2分钟,我们把事情说完,再认真听你说话;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孩子做到了安静等待2分钟,之后大人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如果孩子做不到,也要告诉他因为他不能安静等待,所以大人要花更多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听他说话。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又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无批评教育。
三、精神孤独
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极为丰富,但精神上更加孤独。由于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二代孩子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
现代社会,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人们善于在网上沟通、聊天,反而不习惯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例如同在一个宿舍的大学生,到了晚上都在电脑上聊天,哪怕是背靠背坐着,也更愿意选择网上对话,他们说:不习惯面对面的交流。网络拉近了世界,却疏远了同伴。
对于孩子的精神孤独,一方面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陪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同龄伙伴的交往会使孩子互相学习、受益良多,家长之间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儿的经验。
四、知识面广,而体育锻炼不足
现在的孩子,由于接触世界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小小年纪就积累了很多自然知识,他们知道哪些是世界未解之迷,他们知道天上、海底的生物特性,然而,过多的知识学习,占用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在进行幼儿发展测评时我发现,现在孩子的体能普遍比20年前孩子的体能差。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充分关注。
我们国家教育的传统方式是,学校教育重智育,而家庭教育重德育;现代社会,由于竞争的激烈,学校和家庭都把重点放在了知识学习上,使得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如最近大家热议的小学生学习奥数的问题,这是此类问题的一个典型代表。先不说内容是否适合孩子学习,就单是知识学习过重、时间过多,就必然占用孩子其他活动的时间。所以有人预测未来人类的样子,是一颗硕大的脑袋加退化的四肢;如此看来,此言真是有道理。
在孩子3岁以前,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喜欢户外活动、喜欢体育游戏的习惯,爬爬山、游游水,哪怕是在楼下你追我赶地疯跑几圈,都能锻炼孩子的体能。等孩子5、6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项易于坚持的体育活动,打球、游泳、跆拳道或者是舞蹈,让孩子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以便担当未来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
五、自我中心特点显著
独二代儿童,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那是绝对的一个中心,众星捧月之势尤为显著。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是再自然不过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可以延伸出自私的特征,事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不就是自私吗?家长们想想,一个自私的人,能在社会上获得大家的支持吗?
若想培养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长还要在观念上更新一番,例如,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不要急急忙忙、首先就塞到2岁孩子的嘴里,而要体现出家中的长幼顺序:老人辛苦一辈子了,第一个给老人;爸爸辛苦承担着养家重担,第二个给爸爸……如果孩子从小是在这种秩序环境中成长的,那么他们就不会事事先考虑自己,而是首先思考规则、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