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教育方式都以鼓励引导培养孩子自信为主,虽然能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与自我能力。但是在这样一直受到称赞鼓励的教育下,当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他们会是什么反应呢?长期以往的鼓励教育,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最棒的,什么事情都能完成,结果一面对失败、挫折就无法接受,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做法。所以,在鼓励教育孩子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挫折增强孩子的抗压力。
挫折教育的方法
挫折教育并不等于不分缘由地打击孩子,也不是空口宣讲说教,而是要在情境中锻炼孩子的抗压力和承受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由此,挫折教育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在日常生活里,家长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间接地接触和感知挫折,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比如,在陪孩子一起看卡通片或者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当主人公遇到苦难的时候家长可以用略带夸张的语气进行描述,同时对孩子提问:“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尽量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刚开始这种情境设问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流露出一定的畏难心理,希望在父母的庇护下逃避挫折。这时,家长也不应揠苗助长,而是要尽量温和地告诉孩子,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左右,他总需要独立面对生活。如果孩子表现出不安情绪,家长则可以适当安慰。
其次,要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挫折。在“4-2-1”的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中,家长总是众星捧月般宠着孩子。书包爷爷背,鞋带爸爸系,阳伞妈妈打,饭菜奶奶喂……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基本的挫折教育就是从要求孩子独立处理个人事务开始。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在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天大的”困难。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有些家长出于时间或气候的考虑往往半途而废。但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面对这个困难,他就会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失败后,再想其他办法,最后解决问题。当孩子骄傲地穿好衣服站在家长面前的时候, “衣冠不整”,即使 但其中的喜悦和自信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
第三,对于那些自理能力比较强或者年岁稍长的孩子,家长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困难,小小“刁难”一下孩子。比如可以推迟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让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磨练忍耐能力,同时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来之不易的。而在与孩子相处或游戏时,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困难,不要处处顺他的意思,让孩子初步体会人和人之间会存在摩擦,在人际交往中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挫折。
挫折教育的适度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挫折教育必须建立在恰当的教育程度之上。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考虑两个因素——孩子的年龄和他的承受能力。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另外,每个孩子由于性格、环境的不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一些孩子会比较敏感,或者对某个方面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长就不应当一味地为了培养孩子的坚强而牺牲了孩子的快乐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