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了解讲故事的学问与误区

2013-03-21来源 : 互联网

对于喜欢模仿的宝宝来说,在故事中树立的榜样,更为完美,因为故事中不会犯错。好故事中蕴含着许多教育意义,充斥着很多的知识,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意义与帮助。而且孩子对故事都有很浓厚的兴趣,许多孩子都会缠着家长为他讲故事。不过讲故事也要讲究许多学问,家长应该要注重这些学问,也要防止进入误区。

一开始,你可以在宝宝清醒安静的时候,读上一小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或者拿上本宝宝小手撕不破的图书,随着宝宝的视线,边讲边指给他看。我家陶陶,就特别喜欢看红红的草莓一页。这时,我就反复和他说:草莓草莓红红的,吃到嘴里甜甜的。宝宝还听不懂故事,这就要求你讲故事的时候语调不要太平,要抑扬顿挫。这样才会吸引宝宝。还可以把故事编成歌轻轻地哼给宝宝听。陶陶特别喜欢我为他清唱:“小兔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妈妈要进来~~~~”一听到他会甜甜地咧开小嘴笑呢!

讲故事不光是嘴的事情

1岁半前宝宝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妈妈讲故事时,增强表述的直观性是个很重要的手段。因为你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对某些抽象动作的模仿,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产生亲切感。此外,借助图文并茂的绘本,让生动的图片带宝宝进入想象的世界,不仅容易让宝宝爱上故事情节,还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已具备模仿和表演能力的宝宝来说,鼓励他参与故事情景,或由妈妈主讲,爸爸和宝宝进行角色扮演,有助于维持宝宝听故事的积极性。

讲故事避免3大误区

误区1:给小宝宝讲故事等于对牛弹琴,等长大一点再讲不迟

你会觉得:宝宝这么小,话都不会说,怎么听得懂故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要选择的故事内容适合宝宝的月龄特点,宝宝的接受能力远远超出你的预期。不会说话不等于听不懂,相反,宝宝非但能够听懂,而且会在开口说话之后逐渐把吸收的熟悉故事“还给你”!

对此我深有体会。女儿桐桐1岁左右时,我经常睡前给她讲《打呵欠》的故事,当时她听了并没有多大反应。可是1岁半后,小家伙忽然开始断断续续地给我复述这个故事,开始只能复述结尾,渐渐地便能复述开头,现在连中间部分也能复述了。

误区2:故事影像资料发音标准、形象生动,比自己讲述效果好得多

这种偏见比较普遍,是对宝宝心理缺乏了解所致。虽然录音及影像资料播放的故事有诸多优点,但对于宝宝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声音还是爸爸妈妈的,特别是妈妈的声音,而且,讲故事时的温馨气氛绝对是冰冷的电子媒介难以取代的。

误区3:讲故事就是大人讲,宝宝听

宝宝的注意力不持久,你讲故事时不能要求宝宝坐在一旁只是安静地听,这样要不了多久便腻了。另外,宝宝虽然“无知”,但参与意识很强,适当地把他引入故事情景,让他进行力所能及的配合,将大大调动他听故事的积极性。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