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探孩子隐私不是了解孩子

2013-02-21来源 : 互联网

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应该了解孩子的一切,这样才能施展正确的教育,就连孩子的隐私也不放过。可是,这样你就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吗?就能施展正确的教育了?非也,这样做只会让孩子防范于你,不在把自己的事情告知于你,甚至对您的教育产生反抗抵触的情绪。不信?来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我觉得他们看我就像看贼一样!这样下去,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了。”一名初二学生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这个学生的心声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孩子在“隐私”问题上都深有同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秘密”,日记就变成了孩子倾诉的“朋友”。但很多父母以对孩子“负责”和“关心”为由,想方设法翻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谈话,殊不知,这些父母的做法却正是孩子们最反感的行为。

刘女士的孩子在一所小学读四年级,当孩子发现妈妈偷听自己的电话后大为恼火。而刘女士却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社会上很乱,不听你电话怎么能知道你都结交一些什么人啊?家长就要有家长的监护权,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啊!”

对于孩子与家长之间存在的这种矛盾,家长偷看日记、偷听电话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对孩子关心不够、缺乏信任的表现,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情绪,产生新的沟通障碍,这实质上反映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或老师在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伤害。如果长期下去,可能还会使孩子患上抑郁症,甚至出现性格扭曲,原本浓厚的亲情也会淡薄很多。

所以,父母应尊重孩子们的隐私权,不要轻易去动孩子抽屉上的锁,因为它是用来珍藏孩子的“秘密”的。如果强行打开,孩子心灵的大门就会从此对父母紧闭。父母应该平视孩子,走近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烦恼,给他们一片快乐、纯净的心灵空间。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