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是常有的事,只要纠正就行,可是也有随便你父母怎么说,孩子都不改正的情况。其实,这基本都是父母太过咄咄逼人了,让孩子产生了叛逆的思想反而让错误继续下去,如果父母能够宽容一些,去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就能够接受您的教育,加以改正了。
一次,妈妈因为办事不利而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正坐在沙发上生闷气的时候,小科走过来,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了,是谁惹你不高兴了?”
“是我自己!”妈妈没好气地对小科说。
小科感到非常好奇,又问:“你怎么会自己生自己的气呢?”
妈妈看着小科惊奇的样子,就问他:“难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不生自己的气吗?”
“我做坏事的时候你不是骂我就是打我,我已经受到惩罚了,为什么还要生自己的气?”小科毫不在乎地说。
“那你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吗?”妈妈接着问。
“你不是骂我,就是打我,根本没告诉我错在哪里。”小科说。
怪不得小科每次挨打之后都说“下次不敢了”,但是以后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一些问题。
每个人在儿童时代都很容易犯错,有时是因为能力不济,有时是无意失误,而有时是故意捣乱。面对孩子的一次次犯错,大多数父母采取的手段往往是轻则言语斥责,重则棍棒侍候。“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话在民间颇为流行。如今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城市中也许不太多见了,但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却还是司空见惯。被父母打骂后的孩子也许会慑于父母的威严,短时间里变得循规蹈矩起来;但对一些脾气犟、个性强的孩子来说,打骂却往往会激起他们的对抗心理:父母越是打得凶,骂得狠,他越是我行我素。
在对待孩子错误的问题上,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犯错之后,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以及应该如何改正,然后在赏识中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一天,小坤的爸爸接到班主任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说他发现小坤在学校花钱请同学吃饭,让他问问是怎么回事。
等小坤放学回来,爸爸问他:“你是不是请同学吃饭了?”
小坤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地说:“是这样的,我前几天刚当上中队长,同学们让我请客。”
“他们让你请你就请了?你这么听他们的话?”爸爸问。
“他们也请过我,我不好意思不请人家。”小坤回答。
“那你请客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是我从您钱包里拿的。”小坤的声音小得像蚊子。
“我钱包?你怎么找到我的钱包的?”
“趁您洗澡的时候,从上衣口袋里拿的,拿了100块。”
爸爸想发火,可是忍住了,对小坤说:“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我,我不该拿爸爸的钱。”
“可是同学让你请客,你没有钱怎么请呢?”爸爸问小坤。
“这,我也不知道。”
“孩子,你们还小,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学社会上互相请客的坏习气。再说,虽然你拿的是爸爸的钱,可是这也是小偷的行为,这些你知道吗?” 爸爸语重心长地说。
“我知道了。”小坤真诚地对爸爸说。
“还有,以后碰到这种事情应该诚实地告诉爸爸妈妈,不应该瞒着我们去请同学吃饭,更不应该偷偷从我钱包里拿钱。如果你事先告诉了我们,我们会帮你一起想办法的,这样不是更好吗?”
“我以后一定会改的。”
“好吧,爸爸相信你,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你看这样好吗?以后爸爸会每天给你三块钱的零花钱,但是你需要花钱的时候,一定要取得我和妈妈的同意;然后你要把花钱的情况做好记录,我们每周都要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你忘记记录了或者记得不清楚,就要取消你一周的零花钱,可以吗?”
“真的吗?我以后可以有零花钱了!我保证一定不会乱花钱,并且会做好记录的。”
后来,小坤每次花钱都会告诉爸爸妈妈,每周都会把花钱的记录给爸爸妈妈看。果然,小坤没有乱花一分钱,真正成为了一个节约的好孩子。
这个案例中的爸爸非常好地用宽容和赏识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成功的。宽容孩子,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孩子的行为中找到孩子犯错误的根源所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地改正错误。
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改正错误、掌握方法的过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请父母们记住: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当孩子犯了错误,首先要宽容孩子,让孩子搞清楚犯错误的原因。应该对他们说:“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当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改正的意图时,你应该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