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育怎么做

2013-01-10来源 : 互联网

有时候因为环境气氛,宝宝兴奋过头的时候,听不进去家长的话,一般来说家长都会动手阻止或者严厉批评,让孩子大哭起来。其实这时候可以用更好的办法让他们因为感动气氛的不对停下自己的行为。

兴奋过度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应当予以阻止,但是方法也要讲究,暗示是个不错的选择。

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所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醒”了过来,双手安静了。

言语暗示

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而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浩浩,今天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齐。浩浩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

表情暗示

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家里来了客人,平平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平平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动作暗示

动作的暗示属于一种条件反射,用身体的语言或者动作行为来讲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意思。家长想要让孩子做怎样的动作或者行为,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示范来进行,比如,让孩子坐直,或者睡觉,家长都可以挺挺胸,或者将被子铺开看着孩子,孩子会明白你的意思的。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