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一名资深幼师通过了解幼儿发现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很多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溺爱型
如幼儿园每年新生入园时,入园幼儿的年龄已达3周岁,但他们当中能够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者却寥寥无几。入园后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大多数幼儿便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家长们是否也应当从中体会到——家庭的溺爱妨碍了孩子某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现在很多孩子在处理事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就是溺爱造成的后果。
二、粗暴型
这样的家庭大体以家长为中心,孩子只有服从的权力。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违反了家长的意愿,家长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强行制止,粗暴干予,孩子在家长生硬的态度中接受成人的意愿。某刊报道: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言明考试成绩必须在90分以上,偶有一次孩子考了80多分,但其成绩仍在班里名列前茅,可这位母亲却因为孩子没有达到她的要求,便进行严厉的体罚而导致孩子死亡。愚昧的家长,信奉一个“严”字,但严必须有“度”,所谓“物极必反”。
孩子长期生活在批评与否定之中,心理发育会受到抑制,容易造成胆小、怯懦、呆板、畏缩的性格。智力也较正常儿童低下。还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或偏激的危险行为。
三、“神童”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只有培养出“神童”才是成功。他们不惜重金投资,把孩子送进各类辅导班、培训学校等等。这些小小“神童”们,除了吃饭、睡觉外,大部分业余时间被“学”和“练”所占有。“剥夺了幼儿的游戏权力就等于剥夺了幼儿的天真与纯洁”,可怜孩子们一双稚嫩的翅膀被缚上了虚荣的枷锁。有这样一件事:一位父亲陪女儿参加兴趣小组的学习,女儿学琴,父做琴童;女儿学棋,父做棋童……到后来,父亲感慨地说:“唉,几年下来,孩子什么也没学成,我到学了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个例子发人深省。
四、负面效应
某幼儿园大班教师看到一幼儿在哭,便问其因,原来孩子的父亲买回许多活青蛙,并对孩子说“把青蛙杀掉,美餐一顿”。而老师又教育孩子保护青蛙,孩子便与父亲讲了老师的话,却遭其父训斥,孩子因此而哭泣。老师知道原委后与其父联系,做工作后使父亲放弃了吃青蛙的计划,并与孩子一起将青蛙放归大自然。这件事值得回味和反思:幼儿分辨是非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家长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达到家园教育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