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们认识到了孩子早教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非常优秀,但是很多都做过头了,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培训能力一会练钢琴,一会学英语,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比起选择早教机构更重要的是,家长应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爱的能力,关注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发展。
“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家长认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汉字、英语(论坛)和数学。这个可怕的误区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北京某小学一年级的厌学率2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而厌学者大都接受过所谓的早教。
有一名“神童”。他6岁认识2000个汉字,能背110首古诗,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上学后,课堂上他不听课,因为都会,一年之内连跳两级。到了三年级,开始听不懂了。因未养成听课习惯,成绩迅速下滑,产生挫败感,一心想退学。
“不要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这个“神童”的不幸并非孤例。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上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孩子,但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缺点大都源自重知识灌输、轻人格培养的育儿积习。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或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不顾及周围人感受;或他人讲话时,迫不及待地打断、插话。,这种交流时不会听别人说话的毛病,与婴儿期缺少一种训练有关10个月大的宝宝,应学会用眼神追踪父母的身影,学习以别人为中心。关注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才是早教的要义。选择早教机构固然重要,但是家长都该学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能够陪伴和指导孩子更为重要。
怎样训练儿童思维能力?铺着台布的桌子上有只苹果,刚会走路的宝宝想拿到它。聪明的妈妈不会代劳,而是鼓励他想办法解决问题。宝宝试了多次够不着,妈妈就把桌布递给他,和他一起慢慢拉,苹果最后就落下来。
怎样培养健全人格?着力点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爱的能力和公民意识。比如,从1岁半起培养婴儿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等,增强其独立性和成功感;训练从爬到走的最佳方法是,先教孩子学会爬,而后鼓励他扶墙站起来,再沿着墙走。培养其勇敢、独立意识。
再如1岁开始抓自律。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2颗。研究人员经过十几年的跟踪实验发现,那些忍住诱惑的孩子,成年后在事业上更易成功。“延迟满足”一词由此诞生。1岁多的孩子最喜欢的事是吃,“延迟满足”训练就从这里起步,“先给大人分享,然后自己吃”。
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和提供公共服务,创造条件让贫困儿童获得服务,解决我国儿童早期发展过度商业化、精英化的问题。
传统的早教提法应该用科学的‘儿童早期发展’表述代替。,‘发展’的概念更为贴切,包括营养、体格、心理、情感和社会能力等要素。
“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是打破贫穷代际传递、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随着我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20年后,65岁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1/5。维持经济增长和赡养老人的负担,将落在当今婴儿们的身上。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00万新生儿,0—3岁儿童约5000万人,其中61%在农村。农村儿童中,1/3的孩子是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其情感、社会和认知发展方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压抑迹象,迫切需要儿童早期发展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向。
然而,由于当前儿童早期发展投入低,仅占GDP的0.0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0.9%的水平,而且服务覆盖面不足,市场处于粗放型发展的初级阶段,商业性机构大都以赚钱为目的,不是把“培养人”作为目标,市场对象呈“精英化”趋势。贫困儿童缺少获得这方面服务的机会,成为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的突出问题。
“儿童早期发展任务不能完全托付给商业性机构,教育中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家长必须身体力行。”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