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要有方法

2012-12-20来源 : 互联网

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和一些坏毛病,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和毛病的纠正手段就是打。但是这只能让孩子表面的知道自己错了,却不知道错在哪儿,使他感到“冤枉”,因此,我们教育孩子应该从问题本身来进行教育,当孩子知道事情原因以及严重性是会知道改正的,这样的纠正教育就是成功的。

经常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甚至会造成“他律效应”,即孩子到了较大的年龄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很差,必须通过外部施加压力才可以得到约束。这对家长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父母在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惩罚方法。

  1. 态度语言暗示

当孩子犯错时,他会从父母的语气、音调、表情、态度中觉察出对他行为的不满、伤心和失望。孩子为了重新得到父母的欢心和爱,会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2. 剥夺游戏或娱乐的机会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把玩具收起来,使他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玩玩具的机会。或者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让他提前上床睡觉。

事例:我3岁的孩子很任性,大人要是拒绝她的要求,她就会当场大发脾气。在公众场合有时也会这样,我实在很难堪。我不希望当众惩罚她。我该怎么办?

建议:三四岁左右是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变得不再顺从家长的意志。又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所以他们无法考虑父母的意愿,往往出现“一意孤行”、“唱反调”的现象。建议父母在带孩子出去之前,先告诉他你的要求,让他明白你不是在开玩笑,如果违反晚上就不能看电视或者不能得到礼物等。要是他再耍赖,父母就一定要按事先说的规矩来做。

  父母要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

为了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惩罚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再度出现不良行为,其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自己判断“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并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意识。

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父母在采取一定的惩罚方式后还应该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开始增强。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想法,通过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用意,父母也可以安抚孩子受惩罚后的情绪。

事例:我有个5岁的孩子,他喝牛奶的时候,经常把牛奶放得太靠近他的手肘,于是经常会打翻牛奶。我一再告诫他别把杯子放那么近,他还是不听。昨天,他又打翻了牛奶,我气急败坏地打了他。我是否应该更有耐心些呢?

建议:要做母亲的别动怒,旁人说起来很容易,毕竟旁人不必清理打翻的牛奶。但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存心去打翻牛奶。只能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最好设计一个方法引起他的注意,帮助他记得把杯子放在安全的地方。比如:用彩色的胶带围一个“安全区”;让孩子以后把杯子放在“安全区”;如果再发生打翻牛奶的事就要求他自己清理;还要告诉孩子:因为你的“屡教不改”,所以妈妈要罚你,但是妈妈仍然很爱你。

有人认为在幼儿期,责打是有效的惩罚方式,因为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理解水平较低,并且没有稳定的道德判断能力,讲道理是没用的,只有通过身体的疼痛才能让他记住某种教训。但是,这种观点等于把孩子当动物来对待。教育的正确方法,是要让受教育者以心理来记忆,而不是以生理来感受。孩子更需要理解和关爱,这一点实在值得身为父母者牢记在心。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