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前几天天气变暖,群里好几个妈妈都说,宝宝脖子、背后和胸前都长了好多疹子,开始只有几颗,后来都连成片了。妈妈很担心宝宝是不是湿疹,后来咨询过医生以后,才放下心来,原来,竟然是穿太多捂出来的痱子。
“春捂”要有度,捂错了后果很严重
自古以来,就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其中,“春捂”就是说春天天气刚转暖,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很大,不要急于脱掉棉衣,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果病菌趁虚而入,还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冬春季传染病。
可是,“春捂”也要有度,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捂错了,反而会对宝宝不利:
1、容易着凉感冒
爸爸妈妈*先要明白,“着凉感冒”,通常不是因为天气冷造成的,而是在全身有汗、有水的情况下,吹了凉风,引起体温突然降低导致的。
2、容易起痱子
小孩的皮肤屏障功能还比较差,角质层薄,汗腺管道发育不够成熟,在遇到高温、潮湿、通风不好、出汗过多堵塞汗腺毛孔情况时,很容易长痱子。所以,虽然还是春天,也有很多宝宝因为穿太多而捂出一身痱子,就不足为奇了。
3、穿得太多,*严重的还是捂热综合征
中国家长对孩子穿衣服似乎都有点强迫症,总担心孩子会冷到,认为小孩穿多点比较好。
可是,小孩的新陈代谢本来就很旺盛,如果穿得太多,孩子的身体限制在厚厚的衣服里,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衣被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孩子又小,热的不行了也不会诉说和挣扎,**的高温会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这也就是“捂热综合征”。
只要搜一下“捂热综合征”,你会发现,相关的新闻事件是多么触目惊心:
今年2月15日,从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传来令人唏嘘的消息:患“捂热综合征”、4个月大的益阳女孩朵朵由于病情过于危重,不幸离世。
据悉,这已是湖南省儿童医院今年收*的第8例“捂热综合征”患儿。
医生提醒,“捂热综合征”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是发病高峰期,如果处理不及时,婴儿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性损害,甚至导致婴儿短时间内死亡,病死率高达18-19%!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婴儿穿得太多,包盖得太紧、太严、太厚。
春季孩子感冒发烧也比较多,遇到发烧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体温高低不代表病情轻重,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就要及时就医。
判断冷暖摸颈背 给娃穿衣得三暖二凉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给孩子穿才合适呢?
很多家长都是根据孩子的手脚冷暖来决定孩子的穿着,实际上,手脚是神经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如果宝宝的手脚冰凉,不一定表示不够暖和。
确定宝宝是冷是暖,可以摸宝宝的后颈和背心。如果感觉皮肤温暖干燥,就表示宝宝穿得合适;如果潮湿有汗,就说明穿多了,要减衣服;如果感觉寒凉,就要加衣服。
婴幼儿代谢快,加上清醒的时候不断运动,类似于成人干活状态,所以说,其实孩子比成人耐冷,平时穿衣服可以参考成人干活时或者爸爸的穿衣。因为老人代谢慢,容易冷,千万不要根据老人的感觉给孩子穿衣服。
而所说的三暖二凉,则是指:
☞ 头凉:宝宝身上散发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头部散发,如果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心烦。不太冷的时候,宝宝并不需要戴帽子,这样更有利于宝宝保持神清气爽。如果天气比较冷,给宝宝戴上一顶帽子就可以了,不用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
☞ 心胸凉:宝宝穿衣要上薄下厚,如果上身穿得过于厚重臃肿,会**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心脏功能,还容易造成心烦和内热。
☞ 脚暖:俗话说“寒从脚入”,脚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也是对外界*敏感的地方。在夏天,不少宝宝都是光着脚走路,天气冷了,就要注意足部保暖,穿上小袜子了。
☞ 肚暖:如果宝宝腹部受寒,容易肚子痛、腹泻。所以,要注意给宝宝的肚子保暖,晚上睡觉时,可以穿长一点的上衣,把上衣束进裤子里,以免小肚脐受凉。
☞ 背暖:保持宝宝的背部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