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1岁的BB在“扔”中学习成长

2013-03-01来源 : 互联网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让我们觉得他很乖巧,有时候宝宝很调皮,好多到了1岁左右的宝宝都开始有个小习惯—爱扔东西,你气呼呼一次次捡起他扔的东西,小家伙却一脸坏笑的乐此不疲,那面对这么爱扔东西的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呢?

1岁左右的宝宝,不约而同地喜欢“扔东西”,这让爸爸妈妈非常生气,往往是给什么东西,都只玩一会儿就往地上扔。开始,父母以为宝宝不小心掉在地上,就给捡拾起来,但宝宝很快又往地上扔。反复多次,把父母惹生气了,干脆不去理睬。宝宝会不依不饶,用要求的神态,手指着地上的东西,请求父母再次捡起。

宝宝喜欢扔东西,不是存心调皮捣乱,更不是件坏事,而是这个时期宝宝的特点。宝宝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情绪上极大满足和快乐,还能增长见识和经验。

宝宝在不断地、反复地扔东西的活动中,能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扔)和动作对象(物体)的区别,探索自己动作的后果——会出现什么效果和变化。

例如,宝宝每次扔球,都能使球滚动,开始时这种现象偶然发生,并没有引起注意,宝宝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以后,经过多次重复这个动作,相同的现象(球会滚动)再次发生。宝宝逐渐认识到自己扔的动作,能使球发生变化出现滚动效果。从中宝宝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存在和客观物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扔东西的动作,显示出的力量和事物发生的变化,促使宝宝再次尝试用扔的动作去作用于物体,观察是否能发生变化:扔出响铃棒,响铃棒掉下去能发出声响,但不会滚动;扔下毛巾,毛巾既没有声响又不滚动。

由此宝宝逐渐认识到,扔不同的东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发现物体更多属性,对各种事物获得更多认识。

有时宝宝扔东西,是想要父母和自己玩,以扔东西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在宝宝扔下和父母捡起的过程中,建立了“授受关系”,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关系,在动作与语言的交往中,使宝宝的认识能力不断地发展。

怎么应对爱扔东西的宝宝?

1 如果父母不能花许多时间,专门为宝宝捡东西,可以让宝宝坐在铺有席子或垫子的地板上,让宝宝自己扔东西玩;教会宝宝先扔出东西,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捡起来。

2 逐步教导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不能扔。可以做沙袋、豆袋,准备一些带响铃的塑胶玩具等给宝宝扔。

3 要制止宝宝乱扔食物、扔某些玩具和易损坏的东西,但不要用训斥的方式,以免强化宝宝这种不良动作。

宝宝喜欢扔东西,父母不必紧张、烦心,这个过程只是一个很短暂的时期,宝宝慢慢学会了正确地玩玩具和使用工具后,兴趣及注意力会逐渐转移到其他更有趣的活动上,“扔东西”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